首页>>诉讼指南>>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民事权利诉讼时效期间及最长保护期是多久?

时间:2024-09-24 22:57 作者:佚名 【转载】

东莞松山湖律师获悉

民事权利受法律保护,是有时间限制的。法律设立诉讼时效制度,以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那么,请求人民法院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是多长,民事权利的最长保护期限是多长?下面就让法制快报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民事权利最长保护期限是多长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1. 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一定时间并产生一定物权法律效果的法律事实。诉讼时效是一个期间,但与当事人约定的一般期间不同,诉讼时效具有法定性。诉讼时效根据适用的权利和法律效果,可分为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取得时效又称占有时效,是适用于物权的诉讼时效,我国法律没有规定。消灭时效又称诉讼时效,是债权人逾期行使权利,其享有的公共救济权利消灭的诉讼时效。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民法规范规定的诉讼时效,属于诉讼时效。

2.诉讼时效的特征

1、诉讼时效是法律事实。就诉讼时效对民事法律关系的影响而言,诉讼时效可以导致权利的消灭,应当是法律事实。诉讼时效的推移不受当事人意志的控制,就这一点而言,诉讼时效是一个事件。

2、诉讼时效是法律规定的强制性期间,当事人不能事先约定变更或者放弃,所以诉讼时效是法定的期间。

3、诉讼时效的效力是期间与事实的结合。诉讼时效期间必须与一定的事实状态相结合才能产生一定的效力,即没有一定的事实状态与之相结合,就没有诉讼时效的效力。因此,诉讼时效法律效力的发生必须与一定的事实状态并存,并构成法律要件。就此而言,诉讼时效也是法律要件。

4.诉讼时效仅适用于请求权。法律基于不同的价值取向,对不同类型的权利规定不同的法定期间,如适用于支配性权利取得的诉讼时效、适用于权利形成阶段的排除期间、适用于知识产权的期间等,诉讼时效也适用于请求权。请求权只有在义务人支付了费用后才能实现。如果请求权人长期不行使权利,导致法律关系不稳定,诉讼时效就有督促请求权人及时行使权利的功能。

3.民事维权的诉讼时效是多长? 1.普通诉讼时效为3年。

《民法总则》第188条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 20年的长期诉讼时效

《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权利被侵害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特殊情况下,经权利人申请,人民法院可以决定延长保护期。

以上就是法律快报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民事权利最高保护期的全部内容了。如上文所述,民事权利的保护期主要分为3年普通期和20年长期期两种。民事权利的最高保护期为20年,如果自权利被侵权之日起超过20年,法院将不再保护权利人的主张,这个期限就被称为权利的最高保护期。所以如果您还有更多的法律问题,请咨询法律快报的相关律师,他们会给您专业的解答。

松山湖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